|
楼主 |
发表于 2014-2-19 14:30:25
|
显示全部楼层
历代对句
编辑
下联烟锁池塘柳
灯洒锦绣城.
三月春风来,
芳草绿莹莹.
春雨晚来急,
夜半听蛙声.
行人欲断绝,
光火映山红.
黑油条原创作者简介 黑油条 笔名黑油条 原名徐帅 新生代打酱油诗人
又《小豆棚》言,山西景芝荣,幼时即有才名。三岁时姊嫁归宁,父命其作诗,应声曰:“前日于归去,今朝反面来。愁容何易改,顿觉笑颜开。”父命其对“烟锁池塘柳”一联,又对道:
浪暖锦堤桃。
暖,即暖之异体字,为取“火”旁而用之。
又《南楼随笔》谓江苏地方有一对句,曰:
炮架镇江城。
又《清稗类钞》所收对句为:
灯深村寺钟。
近人也有不少对句。《名联趣谈》说,二十年前北京大学某教授就有一个为:
茶烹凿壁泉。
该书中,梁羽生先生还介绍了其他一些联友的对句。陈敬之有两句。其一是:
烽销漠塞榆。
其二是:
桃熛锦浪堤。
熛,本指火红之炭,此指红色。
绝对
骆广彬也有两句,而且也是寓于诗中的。一是:
港城铁板烧。
铁板烧,是一种菜的吃法。先将铁板烧热,旋即在上面放置鲜肉和蔬菜,盖一下就吃。此句所在之诗为《旋厅赏酌》:“烟锁池塘柳,港城铁板烧。旋厅添绿蚁,风物览逍遥。”其二是:
汀培锦柱灯。
汀,水中小洲。培,培土而植灯柱也。此句出自《白天鹅酒店夜宴》:“烟锁池塘柳,汀培锦柱灯。招邀珠海夜,觞角满高明。”
陈正龙有一句,曰:
灯铭水墨楼。
铭,记也。
张耀君的对句是:
灯销深圳桥。
此外,尚有人对作:
灰堆镇海楼
秋销江堤枫
慕羽先生以“燕衔泥垒巢”,“燕”下四点,又可解作“火”,“五行”齐备,又可解作五言诗之一句,意境也不错,惜“巢”字不属“木”部。
(以上出自旧文《精品雷联赏析》)
95也有“霜凝灯塔铃”和“秋铺满地枫”之句但总是对上功夫,少有考虑联意之隔,因知对雷联不易。
亦有用五音对的,唐代时“合、四、乙、尺、工”为五音,故有人对:
艺尽蜀巫龛
苑家小辈下对“灵销桃源城”
示例
——邓曦泽也对出了下联。
烟锁池塘柳(佚 名)
秋镶涧壁枫(邓曦泽)
在格律上,(1)五行一一对应。(2)参照诗律一、三、五不论,二、四、六分明,上下联第二、四字平仄相对(锁-镶,塘-壁),而“炮镇海城楼”的二、四两字与上联平仄不对(锁-镇,塘-城)。(3)烟、秋,皆飘渺,“烟锁”与“秋镶”相对。(4)上联的“池”、“塘”都是名词,共同合成“池塘”;下联的“涧”、“壁”也都是名词,共同合成“涧壁”,“涧壁”与“池塘”相对。是故,对仗工稳。
在意境上,上下联意境相谐。“秋镶涧壁枫”,不是虚构之景,而是实有之景。枫树可长在涧壁。深秋时节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秋韵凝聚、点镶于枫叶,赏红叶而品深秋,意蕴醇厚深雅,而“烟锁池塘柳”之意蕴则清幽淡雅。上下联一春一秋,一淡一醇,相得益彰。
(1)
烟锁池塘柳(佚名)
梗烧海地锅(罗锋)
附诗一首:
烟锁池塘柳
梗烧海地锅
弯路人回顾
释疑雾更多
(2)
烟锁池塘柳(佚名)
镜梭海地灯(罗锋)
镜:水平如镜,也可以指车前的倒后镜。
问心斋主人(刘微鹏)的下对为:杆钓墨江秋。
(3)
烟锁池塘柳
烛镌河坝松(郭俊锋)
附诗一首:
烟锁池塘柳
烛镌河坝松
晨星虚空静
晓月云雨轻
倚坛酒酣至
昨夜梦几曾?----莱子国人
(4)
烟锁池塘柳
渔钓秋树堤
——
烟锁池塘柳,
灯澄树塔钟。
游云初见月,
夜曲始归鸿。---陌客
最佳答案
“烟锁池塘柳”这一千古绝对的上联,多少年来,无数贤人才子试对,均无佳句。我们不禁要问,这个对联果真没有完美答案吗?清代一文人指出:遍览汉语之字,亦难得其精妙恰当,意境更甚之。不过,多少年来,还是有不少仁人试对。据说民国年间,某地出土一碑,上刻一对:
烟锁池塘柳
桃燃锦江堤
此对一出,震惊四海。此联堪称无可替代的“绝对”对法。无论在格律、 意境、机关之上完全契合。清一色的左五行偏旁,无一与上联雷同且顺序一致(上联“火→金→水→土→木”,下联“木→火→金→水→土”),平仄工整,意境深远。如果说“烟锁池塘柳”是一副美丽的晨暮画卷,而“桃燃锦江堤”更体现出春日生机盎然之景象,一为轻柔婉约,一为热烈奔放,两副画形成鲜明对比。特别是一“燃”字,其用笔之工完全不逊于“锁”字,堪称绝笔也。如果给诸下联评分的话,“炮镇海城楼”句只能给65分。其优势在于五行顺序竟与上联完全相同,但意境相差实在太大,只能称得上“的对”。“灯深村寺钟”与“烽销极塞鸿”意境绝妙,惜五行不齐,平仄各异。70分。“茶烹凿壁泉”之句五行工整,意境较好,应得75分。而桃燃锦江堤”可得90分。
当然,“桃燃锦江堤”句也是有缺点的,不能说是完美答案,只可说是相比之下的最佳答案。一方面“锦江堤”非通用名词,“锦江”与“池塘”相比非通用也,故:“锦江堤”与“池塘柳”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,此外“桃”与“烟”也有同平仄问题。不过,能得出如此的下联,已是非常的不容易。不过作者已无可考,或许来自民间。可能他很聪明,料定此联未来必将震动天下,故刻于碑埋之地下,其法亦妙也。 |
|